在亚洲首部治愈系匠心微纪录片《了不起的匠人》中,讲述了20位极具匠心的匠人们的手艺人生,他们以巧夺天工的技艺和无与伦比的坚守,展现了当地的历史、文化风情,以及他们对自己的手艺的热情和专注。
“悲欢糜华,过眼烟云。风尚来来去去,不变的是,对手艺的历练。”99岁高龄的褚宏生就是其中一位,他被称为上海滩 后一位旗袍工匠大师,八十多年来用手中的尺和针为上海的名媛们裁制了一件件堪可传世的海派旗袍 之作。
在这个速度飞快、选择多元的时代,依然有这样一群人静静地、慢慢地,敬事而信,一辈子专注于一件事,坚守一份精耕细作的工匠精神,不由令人动容。
在苏州市英达继续教育学校,也有一位这样的匠人,她叫冯英。她是苏州市旗袍项目非遗传承人、江苏省苏派旗袍文化推广大使、江苏苏南民间工艺学院兼职教授。
抛开这些抬头称谓,冯英更喜欢别人叫她“老师”,因为她知道,只有手把手地教下去,旗袍技艺和传统文化才能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生生不息。
旗袍的美,美在文化,美在匠心,美在方寸之间。
它是方寸的艺术,量体、剪裁、缝制,每个步骤,无一不需要细致耐心;立领、收腰、盘扣、开衩,每个部位,无一不要体现旗袍的精髓。
它是个性的艺术,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的变化,多姿多彩的旗袍样式应运而生,让人目不暇接,除了骨子里的得体优雅,温婉、灵动、妩媚,皆是它的模样。
作为中国女性的传统服装,旗袍被誉为国粹和国服,它集聚了清丽雅致、含蓄内敛的东方美学意蕴。
走进苏州市英达继续教育学校,各色绸缎布条尽入眼中,衣架上挂着一排各式各样精美的手工旗袍。这些都是大师冯英和她学生心中的宝贝。
“冯英老师是苏州 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工艺旗袍传承人,她用一双妙手和一颗匠心,让每一个来这里学习旗袍技艺的学生,都扎扎实实地掌握技术,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中,提升修养,丰盈精神。”苏州市英达继续教育学校校长王国富表示,“很荣幸我们能够与冯英老师合作打造旗袍课程,传承传统服饰的内核,是我们共有的情怀。”
※ 在从事对古代丝绸品修复和复制的工作中,冯英老师对古代服饰的做工和面料进行了仔细研究和揣摩。
※ 在手工旗袍的制作上熟练的掌握了“镶、嵌、滚、宕、盘、绣”的精细工艺。
※ 对旗袍面料如:织锦缎、提花、丝绸印花、素绉缎以及宋锦、缂丝、绞罗、漳缎等的品种和属性有着深刻的了解。
※ 与多名刺绣、绘画、织造、服装设计大师等合作针对各类女性不同的层次和需求设计和制作了近500多件的作品。
※ 在苏大学习期间除了学习管理专业外,还在该校学习了服装专业和心理学等专业的课程,从设计、美学、色彩、心理等理论上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
在这里,你可以收获
1、羡煞众人的旗袍手工艺技术:各种手工针法、各色版型结构、各种传统工艺应用,变身众人艳羡的旗袍达人。
2、资深老师傅手把手的传授:耐心、专业、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将三十年经验倾囊而授。
3、民族文化的自信和走向世界的勇气:掌握传统服装的现代演绎,传承民族文化命脉的同时,拥有面向世界的独特眼光。
本课程 适合
1、对旗袍文化和制作工艺有强烈兴趣的爱好者;
2、有一定服装设计、制版或工艺基础,希望进一步了解旗袍传统工艺、完善自身知识结构的服装从业人员;
3、希望未来涉足旗袍高定产业的从业者和创业者。
极致,在冯英大师这里,被彰显地淋漓尽致。
她告诉别人:这三十多年一直不离不弃地坚持做旗袍,是因为,旗袍是中国文化,我们理应传承;旗袍更是一种情怀,是一份坚守传统文化的信念。
她告诉学生:旗袍制作,要测量人体30个部位,这些尺寸组合出了客人立体多维的身段,有了这些数据,裁剪一件试身衣就是立体的,而不是平面的。
她告诉自己:旗袍不单单是一件衣服,而是一件艺术品,是一种追求美的过程。
因为,一件旗袍,应当是有灵魂的
期待您在苏州英达教育
邂逅旗袍的含蓄之美和精神内涵